第213章 大明的技术瓶颈-《我给爷爷哭坟,朱元璋你激动啥?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所以现在主要是获取钢材困难,要么手工锻打获取质量相对好的百炼钢,要么用生铁和熟铁混合获取质量相对较差的团钢,没有既能大量产出又能获得优质钢材的法子?”

    这种既要又要的办法,显然给工匠们问的有点尴尬,要是有法子不早就用了吗?不过他们肯定不敢顶撞圣孙,所以也只能说没有这种法子。

    朱雄英却不气馁,而是看着熊熊燃烧的大鉴炉,若有所思地问道:“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提高炉子的温度?”

    “试过,用木炭能提高一些,但是很有限,而且木炭比煤炭贵得多,若是加大力度鼓风的话也能提高一些,可鼓风一样受到人力限制造不大。”

    提高温度,要么是改动炉子里的燃料,要么就是改动风箱,在宋代以前,华夏冶铁用的燃料基本都是木炭,可随着不断的砍伐,现在木炭的供应量已经严重不足了,对于民间来讲,柴火能凑合用,但工业炼钢显然不能凑合,都得用上好的木炭,上好的木炭也不是说没有,可性价比在哪呢?

    费时费力弄出上好的木炭,还得大量供应,这里面的成本是相当巨大的,而如果说增加了这么多成本,能够产出优质钢材倒也能接受,问题是即便用了木炭,也只能增加炉子的温度,但还是达不到能够把铁直接融化成钢水的温度,所以相当于增加了成本却一无所获。

    因此,工匠们使用煤炭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,毕竟这东西跟木炭相比,开采和处理的成本要低得多,不过煤炭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,那就是能获取的煤炭基本都是高磷高硫的,会导致铁变得非常的脆。

    冶铁所的大使带着朱雄英去看了风箱,在大鉴炉的两侧都有,相当于一个小小的隔间,空间非常狭窄,风箱是用一整個大树挖出来的,然后上面用蜡进行密封防止漏风,两个人打着赤膊汗流浃背,正在奋力地鼓风。

    这种作业,显然比在厨房做饭给灶台鼓风要累的多,因此哪怕是青壮男子,也干不了多久就要轮换,否则话很容易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下昏厥过去。

    而工匠们也告诉朱雄英,人力鼓风比水力的力道要大得多,所以想要提高炉温,鼓风上的改良空间并不大,现在的鼓风器具已经算是很完善的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